学科建设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动态

《长江日报》整版报道我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育一流人才之路

2019-06-10   浏览:次   来源:科技处(校企合作办)
6月10日,2019高考结束后,《长江日报》以整版篇幅报道我校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奋楫直行的足迹。文章题目为《武昌首义学院:用一流标准培育全国英才》。


6月10日,2019高考结束后,《长江日报》以整版篇幅报道我校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奋楫直行的足迹。文章题目为《武昌首义学院:用一流标准培育全国英才》。

该文系统介绍了我校综合实力、学科专业、教学质量、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学生管理、校企合作、科学研究、图书资源、实验设备、创新新业、国际交流、生活环境、校园文化、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真实展现了我校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矢志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一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奋进之姿。



原文如下:


武昌首义学院:用一流标准培育全国英才


武昌首义学院,闻名遐迩、耳能熟详,历经19年砥砺奋进,一直走在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她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高水平的办学质量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2015年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转设更名为武昌首义学院,秉承武昌首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改革、勇于创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奋楫直行。

综合实力广受赞誉

2006-2019年,在公认的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名中,连续十四年蝉联全国同类院校排行榜首。迭膺中国一流独立学院(六星级应用型大学)榜首,中国两岸四地民办大学排行榜首,中国独立学院最佳专业排行榜首,中国民办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首。屡获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中国民办高校毕业生竞争力调查十佳样本院校等誉称。为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首批入选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

学科专业争创一流

对标国家和省市“双一流”建设目标,首批投入2000万元开展学校一流学科专业建设。信息通信与智能计算学科群、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学科群、信息传播与影视艺术学科群等3个优势学科群建设项目,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3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获批立项。

现有15个省级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新闻传播学获“省重点(培育)学科建设立项”;机电电子工程、市场营销、网络与新媒体获批“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广播电视学、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获批“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光电信息工程、生物工程获批“省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等3个专业获 “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本科专业立项建设”。

承袭华中科技大学王牌专业,积极开设新文科、新工科专业,主动适应国家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和地区产业升级需要。2019年招生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艺术学6个学科39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含中职、特色班)。

教学质量紧扣“国标”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紧扣《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构建各专业核心能力体系基础上,引进先进国际教育理念,率先在同类院校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的OBE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让所有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成。

教改成果显著。5个项目获省高校教学成果奖,2个成果获湖北省高校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4门课程被纳入湖北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已建成一支以重点大学专家教授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优秀青年教师为主体,企业优秀人员参与,双师型教师渐成规模的多元化师资队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0%,高级职称教师占总比达47%。

双师型教师占总比达30%以上。先后遴选40余名教师赴国外大学进修或访学。外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10余人。连续在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斩获大奖,多人被评省师德先进个人。

学生管理有严有爱

以立德树人为原则,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实施“大一半军事化、大二规范化、大三理性化、大四个性化”管理模式 ,致力于学生价值观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对学生倾注“爱心、耐心、细心、恒心”,从入学到就业、从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到言行,对学生全方位“关注、关心、关爱”,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四位一体”工程促辅导员能力提升,打造专业化专家化学工队伍。承担学生工作相关研究课题8项,4人获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1人获省师德先进个人。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入开展

11个受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影响较大的专业与知名企业联合深度共建,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中软国际特色班、通信工程讯方技术特色班、物联网工程厚浦智能信息特色班、机器人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等。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最新技术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将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引入教学环节。其中,4个专业共建项目获批教育部立项。22个校企合作教改项目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与近200家企业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专业与职业要求对接,提高学生项目开发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其中建有广电专业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和市营专业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建有国内首家台资企业人才培养基地。

与企业深度共建20余个产学研基地,校企联合进行项目研发或申报项目,大量学生参与其中,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科研水平逐年提升

同类院校中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另获三等奖2项;获省级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获武汉市科技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奖”。近三年,学校累计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市厅级项目48项,各类企事业单位项目53项,学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60项。教师每年在SCI等国际权威刊物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教师出版专著,主编教材、编著年均60余部;4个科研团队获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吸纳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师生获批国家专利80余项。

图书资源浩如烟海

图书馆现有总馆、南区分馆、中区分馆三栋馆舍建筑,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余个,图书馆每周开放98小时以上,网上电子资源提供7×24小时网上服务。截止2018年12月,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本文献147万余册,生均拥有纸质图书达105册。图书馆每年订购期刊1100余种,涉及到本校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基本订全。中外文数据库22个,自建数据库5个,中外文电子图书360万余册。

图书馆服务功能完备,拥有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可为读者提供外借、阅览、视听、咨询、文献检索、科研服务、读者教育、馆际互借、文献复制、文献传递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

实验设备规模高配

实验室建设领先同类高校,为学生提高应用能力和成功就业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共建工程训练中心、数控、光信息、通信、网络、新闻传播和模拟法庭等各类实验室80个,设备总值逾亿元。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接受严格、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业沃土大显身手

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目标,以创业实践项目为载体,建成“创业教育普及化、创业实践项目化、创业管理规范化和创业指导全程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强力孵化学生实战创业。学生创业项目在国家及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奖。

崇尚科技,追求真知。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在全国机械设计大赛、全国软件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多个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和学科赛事中,3000余人次屡获殊荣,300余人次获全国或省级一等奖。

国际交流如火如荼

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化办学,引进优秀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通过联合办学、学分互认、本硕连读、文化交流等多种合作模式,常年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高校合作,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提供多样化选择,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校园文化多彩纷呈

该校打造“健康向上、舒畅活泼、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坚持主题教育引导青年、高雅艺术熏陶青年、社团文化培育青年、科技创新造就青年、社会实践锤炼青年、志愿服务引领青年、素质拓展提升青年、榜样力量影响青年,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多次获湖北省高校优秀校园文化奖。

生活环境优越便捷

地处武汉市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与众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比邻。校园林秀花香,环境优雅。教学与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服务功能体系完善。

220条光纤连接到所有教学、办公、生活、宿舍各楼宇;全校布有WIFI热点近800个,实现无线网全覆盖。建设有覆盖餐饮、消费、门禁、宿舍用电、开水、洗浴、超市、校园认证等的一卡通专用网络,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的教学、管理、生活服务。

学生公寓安全、方便、舒适、温馨,均为4人间。每栋楼从1楼大厅到每个楼层都安装了监控设施,热水进寝室,每栋都有洗衣机,每间安装有空调。

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现有五个食堂,一个接待餐厅和三个超市,其中南区绿野苑是武汉市高校第一个全透明的树林餐厅,被誉为“最有情怀的高校食堂”。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毕业生质量广获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部分工科专业就业率达100%;每年大批毕业生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数千人被国家和省市机关录用为公务员;每年2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部分专业考研录取率高达70%;3000余人次在全国各类学科专业和技能大赛中获奖;逾千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英语专业四级一次性通过率高达73.17%,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23.25个百分点。在素有“中国第一考”的国家司法考试中,法学专业学生连续数年一次性通过率超越40%,逾全国高校通过率20%标准。

武昌首义学院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将学生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责任感、拥有过硬专业核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国家产业发展需要、敢于善于实践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武昌首义学院招生优惠政策

一、第一志愿报考,且分数达到或超过一类重点分数线并来我校就读的湖北省普通类考生,学校一次性给予优秀新生奖学金2万元。

二、第一志愿报考并来我校就读的湖北省内考生按总成绩排名,理科前6名、文科前3名、艺术类前1名,共10名考生,第一年学费全免。

三、学校充分尊重学生填报的专业志愿,进校后可按学校相关规定调整专业(不收取任何费用)。

四、被我校专科录取的学生有机会在校内优先专升本。

五、被我校录取的湖北省烈士子女减免50%的学费。

武昌首义学院全体师生热忱欢迎您的到来!